教育部今天公布高教深耕計畫結果,第二部分全球鏈結「研究中心」經費,以台大、成大、交大均通過7件最多,清大僅通過4所,相較略少。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教育部今天公布高教深耕計畫結果,第二部分全球鏈結「研究中心」經費,以台大、成大、交大均通過7件最多,清大僅通過4所,相較略少。對此清大不滿表示,教育部當初規定每校只能投10件,但卻有其他大學多提計畫,造成「散彈射擊、多提多中」,認為結果並不公平,最近不排除行文至教育部,要求開放第二波申請。清大副校長周懷樸表示,考量教育部有投件限制,清大特地花費大量時間整併出8件,最後只通過4件,人文領域跟社會科學的計畫都沒通過,當中包括季風亞洲、新南向政策及能源轉型等,都是與國家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題,教育部卻僅通過與理工與醫學領域相關計畫,但學校不希望科學與人文有所偏廢,最近會再提出申請。 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iframe { margin:auto; display: block; }
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> div { margin: auto; display: block !important; }
.inline-ad div div { border-bottom: 0 !important; padding-bottom: 5px; };「教育部不能自己打破遊戲規則!」周懷樸指出,清華大學與許多學校都遵守規則,大力整合校內各系所的豐富研究能量,如生醫中心計畫還整合了人社院的長照研究,但教育部卻接受部分大學多提計畫,甚至重複提重疊性高的多個計畫。他不滿表示,教部不能自己打破規則,要改也要事先通知所有學校,不能私下協調。他指出,此次未通過的季風亞洲研究中心計畫計畫,由黃樹民、黃一農和臧振華等院士主持,從十年前就開始深耕東南亞研究,沒有被支持非常可惜。其他關於能源轉型、生醫中心結合科技與人社院的長照、前瞻智慧製造中心等,是清大在全國及全亞洲最強的微機電系統結合AI人工智慧成果,都成為明顯的遺珠。台科大校長廖慶榮則認為,核定標準應考量到每所學校的規模不同,教職員人數多寡不一,例如台科大教職員為410人,台大有2000人,是台科大的5倍,成大則有1200人,是台科大的3倍,依照學各校的需求能量不同,應有不同標準,不建議等量齊觀,對於這樣的結果他表示可以接受?
- Feb 27 Tue 2018 07:39
研究經費「多提多中」? 清大籲教部開放第二波申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